本刊记者 梁平妮 通讯员 李传华 张婷婷 法治文化在培育法治信仰、树立法治理念中发挥着重要的培育引领作用。近年来,特别是“七五”普法以来,山东司法行政系统在山东省委、省政府的正确向导下,通过抓阵地建设、抓流传平台、抓特色品牌、抓人才队伍来经心打造特色鲜明、创意新颖的法治文化齐鲁品牌,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渗透力和熏染力,让群众在休闲娱乐历程中提升法治素养,推动下层法治文化深入人心,助力法治山东建设。
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有声有色 济南市建玉成国首个宪法主题公园,淄博市开展法治文化基地建设“3050工程”,东营市在全市构筑城区、村居“一场一街一廊一角”链条式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格式,济宁市开展法治文化建设“四个一”工程,日照市在各县(市、区)建设法治文化中心,滨州市打造笼罩全市的牢固型、流动型、媒体型、新型化的“四型”法治文化阵地,菏泽市购置10台大型LED普法宣传车作为“流动”普法阵地,德州市齐河县建设“千米法治文化长廊”,泰安市东平县打造水浒法治文化景区…… 山东不停夯实法治文化建设基本,坚持以打造法治文化阵地精品为抓手,开展“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”和“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”建立运动。 据悉,山东省已累计建设法治文化公园239处,法治文化广场566处,法治文化长廊5347条,建成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、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396个,笼罩城乡、差别类型、差别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初具规模。 法治文化流传平台不停拓展 山东司法行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《关于增强媒体公益普法宣传的指导意见》,打造了一批技术先进、传输快捷、笼罩广泛的法治文化流传平台。
如山东广播电视台的《乡村振兴系列访谈》和《天下故事》、济南电视台的《有话好好说》、青岛电视台的《上蛤蜊》、胶东在线的《网上问法》等普法栏目获得观众认可,“报纸有专栏、电视有图像、广播有声音、网络有文章、手机有信息、户外有广告”的法治文化流传格式已基本形成。依托“齐鲁普法网”构建普法网络矩阵集群,推动各地建设完善的网络法治宣传体系。
此外,山东举行了为期1个月的全省网上执法知识系列竞赛运动,累计注册参赛人数突破600万人,涵盖社会各行各业干部群众。 现在,山东省共开设法治栏目979个,建设普法网站365个。
法治文化特色品牌富厚多彩 山东历史文化秘闻深厚,多年来,全省各地充实挖掘优秀传统文化,赋予新的时代内在,打造了一批在全省以致全国有影响的法治文化品牌。 烟台市创新开展以“讲、评、建”为主要做法的“法德共进”运动,实现了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;潍坊市将潍坊鹞子、杨家埠年画、高密剪纸、寿光“菜娃”动漫、临朐戏剧等特色文化与法治文化相联合,编印出书《潍坊法治文化丛书》,新颖奇特又“接地气”;济宁市努力培育具有孔孟之乡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亮点,建立“和为贵调整室”“乡村儒学课堂”等法治文化品牌;泰安市联合地域文化,奇特的法治文化皮影戏、普法桃花会梨花会深受黎民喜爱;原莱芜市围绕党委政府中心事情,开展“百名状师包千村行动”,由政府出资为社区(村居)配备执法照料,进村入户开展法治宣讲运动。威海、临沂、德州、聊城等市也创作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法治教育歌谣、书画等作品。
黄河河务局将黄河文化与法治文化有机融合,打造“法治润黄河”品牌在沿黄两岸掀起学法热潮。以金盾文化、红盾文化、海关文化和食安山东、老实鲁商为代表的部门,行业特色法治文化品牌层出不穷,全省法治文化品牌建设出现出百花齐放的生动局势。 法治文化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队伍建设是为全省法治文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的关键。 凭据《关于增强全省普法讲师团建设的意见》部署要求,现在,全省已建立普法讲师团1000余个,举行法治讲座1万余场,培训人员35万余人。
潍坊市将法治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纳入“百千万文化人才造就工程”,建设法治文化人才库,建立法治宣讲团和法治文化宣传队。济南市大学生法治宣讲团、青岛市状师普法宣讲服务队、济宁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宣讲团、烟台市社区“执法管家”成为山东普法志愿者队伍的亮丽品牌。日照市依托原五莲茂腔剧团组建法治艺术团,泰安市建立“夕阳红”法治文化艺术团,枣庄市接纳乡镇补助、村居搭台的方式,吸引“庄户剧团”等社会气力努力到场法治文化建设。
现在,山东省已组建专兼职法治文艺团体3090个,累计演出46350场次,受教育群众达230余万人次。 “通过建设法治文化阵地、搭建法治文化流传平台、打造法治文化特色品牌及壮大法治文化人才队伍,让法治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深入老黎民心中。”山东省司法厅厅长、党委书记解维俊说。
本文来源:乐博体育-www.gzsjtc.com